学习行书,世人多选王羲之,譬如《圣教序》和《兰亭序》等,书法界广泛临摹,虽然上述法帖,极其经典,风靡千年,但是它们也有一定的弊端,就像《圣教序》集字作品,章法不够自然。
图片
拓本漫漶严重,笔画不够精到、完善,后人学习时,只得表层的妍美、甜腻,筋骨薄弱,经不住品析,略显庸俗,正因如此,现代书坛流传着“王书”秀媚,具有女郎气的传言。
图片
当然这一问题,并非不可消除,唐朝“书仙”——李北海的字迹,恰好矫正“柔媚”之风,李北海出身书香门第,博学多才,自幼聪慧,良好的氛围,使其思想、眼界开阔,初学“二王”一脉书法。
图片
随着基础稳固,他不断探索,寻求创新,把篆隶、碑作的雄伟魄力,与“二王”笔法融合,消除柔弱气息,如《宣和书谱》记载:“初学王右军行法,既得其妙,乃复摆脱旧习,笔力一新”。
图片
相比颜真卿,李北海革新的更早,为“雄浑”一脉书风的创始人,而且他的法帖,把2种书风融合的十分完美,不会过于刚烈,初学者易于接纳,乃是提高笔力,中和秀媚的最佳选择。
图片
譬如这幅《行书帖》,凝聚毕生精髓,堪为“巅峰之作”,此帖共计1000字左右,前半部分比较规整,势态明朗、干净,是其抄写的12首《牡丹诗》。
后半部分的行书,偏为自如放松,包含《缙云三帖》和手札,中锋运笔,线条婉转连贯,体势险峭,峻拔肃穆之中,不乏妙趣和灵活,美得生动多彩。
图片
《行书帖》卷尾,注有董其昌题跋,那句著名的“北海如龙,右军如象”,就是出自此处,董其昌见到此作,认为李邕行书,能比肩王羲之,甚至这一醇厚、阳刚之风,王羲之复生也写不出来。
图片
由此可见,《行书帖》之精妙,称其书法界水平最高的1000个字,也丝毫不夸张,况且后世的颜真卿、苏轼、米芾、“赵董”,均在临学其字,近代李邕书法,也曾选入小学教科书,更是证明,其字之纯正。
图片
可惜《行书帖》墨稿失传,最精善的一幅拓本,藏于日本,近期首次公开,字字完整,墨色饱满、润丽,把细节尽数保留,令人惊艳不已,可时常临摹,增强气力筋骨,摆脱虚浮、油滑等问题,把书法的阴阳拿捏准确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李北海《行书帖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,使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图片
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此帖极为高清,市面罕见,独此一家,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、细腻,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,全都一览无余,见此品如见原作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